張曼娟:我們五年級生,已經準備好一個人變老了

今年56歲的作家張曼娟,在13年前曾寫過一篇短文〈奇異的滋味〉,描述自己因為暈眩就診時,醫生告訴她,可能是地中海型貧血    ,不適合生養小孩。當時40出頭的她,以此寫下單身女子對生兒育女的想望與矛盾:「做為一個女人,我有過許多和孩子相關的夢想。……我有時幾乎可以嗅到他或是她的氣息,感覺那麼的真實。然而,走出醫院,給風一吹,什麼都消散了。原來我並不能擁有一個孩子,不能與不想,有很大的差別。」

事後診斷證明,當年醫生的疑慮只是虛驚一場。但13年後的張曼娟,終究沒有結婚生子,還成了媒體口中的「資深單身女子」。沒有小孩的人生,有過遺憾或懸念嗎?或者,單身是她刻意的主張或選擇?她爽快回覆:「沒有,我其實從年輕的時候,就很期待結婚,也很期待生小孩呀!」

愛小孩,不代表一定要有自己的孩子

張曼娟解釋,在自己成長的50年代,社會氛圍仍傳統保守。她以為自己和同輩人一樣,總有一天會結婚、籌組自己的家庭。但年輕時的她,因為全神貫注在創作上,少有心思顧慮其他事情,驀然回首,已錯過了社會認定的適婚年齡。「大概35歲到40歲這段年齡,我就突然發現,自己好像沒有那麼期待婚姻了。40歲以後,我愈來愈清楚知道,其實我是一個適合單身的人。」她說。

雖然沒有成為母親,但張曼娟還是喜歡小孩。她過去在東吳大學教書,之後又創辦了張曼娟小學堂。孩子圍繞在她身邊,給予充盈的愛。談起孩子們,她認為,人生的各種緣分或人際關係,往往是流動的。「既然沒有什麼東西是真正屬於你的,那麼只要是經過的,你都可以把它當成是你的一樣去愛。名分上,我確實是一個小孩都沒有,可是心理上,我覺得我擁有很多孩子的愛。」她說。

我們5年級,已經準備好一個人變老

張曼娟筆下的愛情故事浪漫動人,但面對一個人的老後,她的態度絕對是務實的。早在決定單身之時,她就曾寫到:「選擇單身對我來說,是一種更切實的面對。……我知道我必須學會處理生活裡大大小小的事;我必須在感到寂寞空虛的時候自我化解;我必須在許多純粹美好的歡愉中覺得感激。」

張曼娟也觀察,自己所屬的5年級生這一輩人,是「沒辦法靠別人的一代」。不管有子或無子,都必須做好獨自老去的生活準備,沒辦法指望後代會照顧自己的晚年。一位朋友就曾對她說:「你是沒有下一代,所以不期待。可是我告訴你,我有下一代,我也不期待。」

一個人的老年,會不會很淒涼?張曼娟不這麼想。她指出,現代社會的物質環境其實非常適合一個人老去。只要上網輕輕一點,買菜、購物問題都可以輕易解決。不想自炊,也可以上便利商店、賣場、餐廳吃飯。居住方面,則有愈來愈多建築在規畫時考量到老後獨居的需求。想要出門,搭計程車或Uber都非常方便。當食衣住行都不成問題時,晚年的生活品質,其實取決於心靈層面的滿足感。

張曼娟觀察,老一輩會感到生活苦悶,往往是因為他們把老後的期望放在兒女或他人身上。他們的煩惱,像是為什麼我的媳婦不接納我?為什麼我兒子不來陪我?一旦對方無法滿足,心情就失望難受。

「所以我從很早開始,就不等待他人來滿足我。」張曼娟說。她常在臉書等社群媒體上,看到臉友呼朋引伴,只要有人出遊打卡,底下就會有人留言「都不揪」。但張曼娟從來不說這句話,因為對她來說不必揪,一個人也能很自在。平常她喜歡旅行、閱讀、追劇、看電影;工作上,除了創作以外,她還投入小學堂的教學以及廣播節目。雖然忙碌,但都是真心喜歡的事。成名甚早的她,早已不需要為生活奔波,卻仍對工作充滿熱情。張曼娟笑說,自己身邊有一群女性朋友,年紀約在65歲以上。她們在各領域都已是「教主級」的地位,卻依然努力不懈。例如綜藝教母張小燕,就是最典型的例子。「我希望自己可以像她們一樣。在工作中,你才會保持熱情跟活力,感覺自己整個人是閃閃發光的。」她說。

想要擁有快樂的老後生活,張曼娟認為,人活到最後,最缺乏也最需要的,就是滿足感。滿足兩字,聽起來抽象。但當人專注的投入自己喜愛的事物時,往往就能得到這樣的滿足感。而且這種滿足感跟充盈的愛,幾乎可以畫上等號。她解釋道,「很奇妙喔,雖然沒有人愛你,可是當你在做非常喜歡的事情時,你會覺得有被愛的幸福感。你會覺得自己心無旁騖,百分之百被某種東西所充滿。」

走過無子的青春,迎向無悔的老後

常常有人問張曼娟,回首前半生,是否會覺得沒有小孩的生活很可惜、很後悔?她的答案是:其實不會。

張曼娟認為,父母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,其實是一段不斷取消和犧牲自我的人生經歷。她決定不生小孩的理由,部分也是因為白天工作、晚上創作,根本沒有時間分給孩子。既然無法成為自己心目中合格的母親,那麼乾脆選擇不生。而沒有小孩的生活,也確實給了她許多自由和空間,讓她能夠成為現在的自己。

「我選擇了現在的生活方式,所以我必須要去面對無子的老後,這是很公平的人生。」張曼娟說。除了從一個人的生活中找樂趣以外,她還有2、3群單身的朋友,其中有男有女,有異性戀也有同性戀。張曼娟理想中的晚年,就像她小時候居住的眷村一樣。每個人擁有的不多,但大家互相分享、互相照應,日子永遠不會匱乏。她和朋友們有個默契,將來大家住的近一點,天氣好就去野餐,冷了就一起圍爐,有好吃的東西可以一起分享。日子過的隨興又有人照應。

對於和她一樣,單身、無子的女性,張曼娟想說的是:「我們沒有孩子的人,其實有更多的時間好好的跟自己相處,好好的療癒自己前半生所受到的創傷或痛苦。」若能把自己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,溫柔以待,沒有小孩的下半生也很幸福。

50+tips

1.人生的各種緣分、人際關係,都是流動的。只要是經過的,你都可以把他當成是自己的來愛。

2.人在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情時,會得到一種被愛的滿足感和幸福感。從事你喜歡的興趣、工作,自己滿足自己,不必寄望他人。

3.找兩三群好友,彼此相互照應、相互分享,日子永遠不會覺得匱乏。

arrow
arrow

    新社花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